能忍心拒绝Nikola的车企不多了 现代汽车算一个
[搜狐汽车·黑客]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人类历史上的“神一样”的存在。发明了交流电等一系列改变人类的新事物,是真正的天才。
2003年,为了纪念偶像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以他的姓氏命名了特斯拉汽车。时至今日,Tesla已经成为了传统车企闻之色变的“狠角色”,一如当年尼古拉·特斯拉对整个科学界造成的震动。
而在初创企业中,用尼古拉·特斯拉名字命名的Nikola,同样成为了氢能源汽车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被人称为“第二个特斯拉”。这是一家很奇特的公司,因为即便它没有卖出一辆汽车,市值却疯了似地狂飙,才上市就超过了老牌车商福特。
这一过程,同为新能源概念股的特斯拉用了7年时间,而Nikola只用了3天。
股价的飞涨,是有实力做支撑的。Nikola推出的氢燃料皮卡Badger拥有906马力,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版本有965公里的续航,百公里加速时间和特斯拉Cybertruck成绩完全相同。
而在最近,Nikola创始人、CEO特雷弗·米尔顿再次公开表明了与现代汽车进行合作的意向。他说:“我曾两次提出要与现代汽车合作,但都遭到拒绝。”随后又表示:“如果能与现代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一家市值超过一千亿美元的公司并不困难”。
氢能源汽车的未来之星主动提出合作,其它车企只要想想都会笑得合不拢嘴,但现代却选择了多次拒绝。
现代汽车,凭什么?
[·Nikola的本钱·]
Nikola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燃料电池卡车公司,由米尔顿于2015年创立,核心业务包括纯电动卡车、燃料电池卡车以及为燃料电池卡车提供服务的加氢站。
2015年,Nikola完成主要团队搭建工作,随后不断推出研发车型,并与产业链巨头如博世、美最大卡车租赁公司Ryder、挪威氢能源企业Nel等达成深度合作关系。
这家来自美国的企业,虽然一款车都没有量产,但是发布了一系列较为先进的概念车。其中有一款较为瞩目的皮卡产品名叫Badger,提供了纯电与氢燃料电池两种版本,最大续航里程分别为电动版483公里,氢能版本966公里。
在卡车方面,Nikola已经在与欧洲商用车巨头依维柯合作,打造一款纯电版卡车,预计 2021 年正式开售。博世、美驰等商用车领域的巨头也是 Nikola 的合作伙伴。
Nikola是一家极具争议的企业,许多机构看好它成为重卡领域的特斯拉,这也表现出了市场对氢燃料汽车的期待——能量密度是锂电池4倍,且加氢速度快,不存在充电问题。
另外,为吸引客户放弃柴油重卡转向氢能源,Nikola提出“全生命周期打包租赁”的商业模式,单份租约为7年或70万英里,打包费用66.5万美元。方案包含用车、加氢、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所有费用,折合单英里运输成本0.95美元,与柴油卡车相比优势明显。
Nikola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大大加速了氢燃料重卡的推广。得益于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Nikola氢能源卡车在手订单14602辆,对应价值量高达102亿美元。
此外,Nikola 还拿到了Anheuser-Busch公司价值100亿美元的订单,这就意味着Nikola要交付 800 台新能源巨兽。虽然现在的 Nikola 还没什么收入,但明年正式“开张”的它们销售收入将从1.5亿美元一下蹿升至2024年的32亿美元。
按计划,Nikola将在四年内卖出 7000 台纯电卡车与 5000 辆氢燃料电池卡车。
当然,由于在初创企业中有较高的成就,Nikola经常被拿来和特斯拉相比,也会被人称作“第二个特斯拉”,因为它与特斯拉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中居于领先的地位,都有着个性鲜明的创始人。
这家公司与特斯拉,也在各种领域进行明里暗里的“互怼”。
今年6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斥责"氢燃料汽车是愚蠢的行为"。并强调:“氢燃料电池是傻瓜电池,电池在所有方面优于氢气。”
Nikola的创始人米尔顿也在推特上全面开火,说“马斯克从来没有正确使用过氢气,那么喜欢电池,怎么没在"SPACE X"火箭上使用电池呢?电池和氢气各有各的作用,老实说,在财务结构上,我不明白特斯拉凭什么市值能到2700亿美元。“
马斯克他放····什么厥词
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不妨碍这两家企业的市值纷纷突破新高。在特斯拉的市值高居车企首位之后,Nikola的市值也在高处突破了340亿美元,这比年产百万辆汽车的现代汽车要高出很多。
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晚年穷困潦倒,但以纪念他而命名的两家车企却成为了全球最值钱的车企。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轮回。
最近,Nikola创始人继续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要与现代进行合作,米尔顿透露了向现代汽车提议合作的事实,表示“现代汽车是世界最好的公司,拥有最高品质的氢燃料电池,在制造汽车方面也拥有卓越的力量。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与现代汽车合作。"
对此,现代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进行实际的合作,可能需要进行相当多的讨论。
能得到这样一个初创企业伸出的橄榄枝,现代为何保持高冷?
[·现代汽车的氢燃料技术无需Nikola指教·]
现代拒绝了Nikola伸过来的橄榄枝,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有着充足的氢能源研发力量,也在坚定地推进氢燃料的普及计划。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在全球已经量产的氢燃料乘用车中,现代汽车与丰田汽车是技术最成熟、方向最明确、进度最快的两家车企。
现代汽车早于1998年就开始燃料电池研究,并设立了燃料电池开发部门。2005年,其自主研发了燃料电池系统和新的燃料电池电动车,续航里程可达384公里。同年,现代汽车生产了第一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配备了160千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航里程可达380公里。
此后,虽然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屡受挫折,但现代汽车依然坚定深耕氢燃料电池技术,一口气将其氢燃料电池车发展到了第四代。
2009年,现代汽车的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进化到示范运行阶段;2013年,现代汽车推出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车现代ix35成功实现量产,在韩国和欧洲18个国家实现了千辆规模的市场表现。
第三代氢燃料电池车现代ix35
如今,现代汽车的氢燃料电池车已发展到第四代。2018年全新一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出,代表了现代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的最高水平。
在NEXO之前,真正称得上原生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就只有丰田Mriai与本田Clarity,而将其技术参数作一对比,NEXO作为后发者,具备了完全的优势。现代NEXO所搭载的第四代氢燃料电池堆,比上一代的电池堆体积更小,功率反而提高20%。
贮藏氢气,是制造氢燃料电池车的最大困难之一。因为储氢罐的材料工艺非常考验水平,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安全性。
NEXO储氢罐的内皮使用的是最大程度减少氢气透射的聚酰胺垫板,外皮则是用耐700bar高压的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全新一代NEXO
同时,在氢罐、燃料供给系统、燃料电池组中,设置了实时启动的氢泄漏感应传感器,只要氢气泄漏一点点,就能迅速应对。这些都可以确保NEXO足够安全。
在现代汽车钻研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同时,还在努力攻克氢燃料电池卡车。在未来,现代汽车将形成乘用车与商用车均采用氢燃料电池的形式,来进一步优化其能源布局。
在Nikola发布的氢燃料电池重卡还停留在PPT的时候,现代汽车已经默默地将氢燃料电池重卡批量交付了。2020年7月6日, 现代汽车打造的全球首款量产燃料电池重型卡车XCIENT首批10台车辆启程运往瑞士。这标志着世界第一批氢燃料电池重卡现代XCIENT在欧洲正式开启商用化。
这就好比一场比赛——已经跑了800米的选手,怎么会接受刚跑100米的选手提出的合作邀请呢?
[·现代汽车的氢能源版图没有Nikola位置·]
氢能源,被视为人类出行的终极能源。为了摘取能源宝座上的皇冠,现代汽车甚至是韩国政府都押注了氢能源领域,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设计了一个辉煌的版图。
在韩国政府2019年1月发布的“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中,提出了2025年实现年产量1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体系,2040年累计产量达到620万辆,并在同年实现FCV出租车8万辆、公交车4万辆和物流卡车3万辆的目标。
由于韩国的本土市场狭小,其在规划工业发展的时候,基本都是在立足本国的同时,面向全球市场来进行顶层设计。
所以,像氢能源计划这样极有前瞻性而且,还有一定风险的规划,韩国想实现的不仅仅是输出整车和技术,也在氢气产量方面下了决心。
韩国政府曾表示,要在2040年实现526万吨氢气的年产量,而计划生产的62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消耗氢气也将仅占约30-50%。
从整车到技术再到氢气输出,韩国氢能源计划的主要实现者,就是现代集团。
现代汽车已将氢能利用写入了企业2030发展愿景之中。根据长期发展规划,现代汽车计划到2030年将燃料电池系统的年产能大幅提高至70万辆,并且表示会探索新的商机,以向其他运输工具制造商提供燃料电池系统,用来制造汽车、无人机、船舶、轨道车和叉车。
除运输以外的其他领域,比如能源生产和储存,产生的对燃料电池系统的需求也会很快浮现。计划至2030年,现代汽车将确保其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的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年产能达到50万辆。
除了远景的规划以外,现代汽车还围绕氢能源重卡的使用进行一系列布局。现代汽车牵头构建了“氢燃料电池重卡生态圈”,这一系统会将氢燃料生产企业、加氢站基础设施构建联合组织、以及重卡客户公司有机整合在一起。
从上述两点可以发现,现代汽车的步伐与Nikola希望能够打造的氢能源生态系统同质化程度较高。现代汽车的布局开展都是基于本土面向全球,Nikola无论从维度上、规划上还是产品完成度上,都无法与现代汽车相媲美。
可能在其他车企眼里,Nikola是个颇受欢迎的初创公司。但在现代汽车雄厚的氢能源技术实力面前,Nikola还是得多补补课。
毕竟,要想和卓越的伙伴共事,需要先把自己变得最优秀才行。
-
下一篇:现代汽车:被低估的全球电动巨头
-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