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雅阁VS 广丰凯美瑞

2007-06-15 02:19    作者:佚名    来源:新锐车网搜集整理    浏览:

  这应该是本年度最为针尖对麦芒的对比测试了,雅阁和凯美瑞是北美市场上死掐的一对儿敌手,在中国,它们之间的较量却刚刚开始

  翻阅过去几年美国汽车市场上的销售数据,会发现丰田的凯美瑞(CAMRY)和本田的雅阁(ACCORD)称得上是一对冤家。它们在完全相同的市场细分空间里杀得难解难分,销售数字总是咬得很紧,在这些年里交替领先,牢牢占据了轿车销售排行榜的前两名位置—去年是凯美瑞略占上风,以43万余辆的成绩高居整个轿车市场的榜首,雅阁则排在第二位,销售数字是36万9千多辆。这两款车的主打市场虽然在北美,但整个亚太地区都在其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内,中国也不例外。

  自1999年广州本田引进雅阁投入国产以来,就在不久前广本刚刚庆祝了第50万辆雅阁下线——7年的时间已经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了50万辆雅阁,而且中间还经历了一次同步产品换代,广本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而雅阁这款车也是同级别中型轿车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就在今年初推出06款改型后,上半年的销售数字是6万2千多辆,这是会令很多竞争对手眼红的成绩。其中最觊觎这块蛋糕的也许就是丰田,作为后来者,在和一汽全面合作之后,丰田马不停蹄又南下广州和广汽合资组建了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公司广州丰田,而且第一款产品就选择了与同在广州生产的雅阁针锋相对的凯美瑞。

  这场战争的硝烟终于从太平洋的东岸飘到了西岸,它们之间的较量无法避免,这是命中注定的。

  也许造型设计的比较是对比测试中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对于这两款车来说,视觉印象却是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我们不在对比测试中把太多的关注投向造型设计,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审美取向是不同的,而相同年代的车型基本都比较符合多数人的眼光,至于各人偏好我们就不下定论了,我们还是更重视性能的直观对比。

  不过这两款车的情况有点特殊,它们之所以能够在同级别市场竞争中并驾齐驱,肯定性能都不错,而且互相之间表现接近,在这时候也许就是给消费者的视觉印象能够最终决定购买选择。这代雅阁的设计应该是成功的,线条简洁流畅且颇具动感,而06款改型主要修改了尾部,很明显设计师的用意是加入更多流行元素,使之显得更加年轻、时尚并且提升档次。但效果不一定有那么好,据很多人反映,雅阁的造型不如以前大气了——其实尾部增加的繁琐线条确实影响到了整体的协调性,与本来的简洁风格不太一致。

  比较而言,凯美瑞就更好地迎合了用户的口味,美国版的前脸、大灯以及尾部造型都比较活泼,而针对国内凯美瑞的市场定位,广丰选择了更接近澳洲的版本——前部和尾部的细节处理更显庄重大气。估计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国内这个级别消费群的普遍审美要求。

  凭这点细微差别,我们可以把这个环节的票投给凯美瑞了,但凯美瑞也并非无懈可击。它的内饰设计与整车风格比较统一,但中控台上面板的颜色和材质却不是很显档次,显得浮躁,而且方向盘上的功能键安排比较杂乱,不是一般大家熟悉的布置方式。这点雅阁处理得更好一点。

  这个级别车型的用户往往很在意车身尺寸和车内空间,这两款车在这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尺寸空间很接近

  国内中型车市场的主要需求还是公私兼用及公务车居多,第一要求外形尺寸够大,显得气派,最好中型车能达到行政级车的个头;第二要求内部空间宽敞,特别是后排空间要充足,尽管这个级别即便是公务车往往也是亲自驾驶,但绝对不可以因此就不重视后座。凯美瑞甚至专门在右前座的靠背侧面设置了调整右前座位置的按键,这显然是给予了后座“主座”的待遇,这经常是更高级别的车型上才有的配置。

  两款车的外形尺寸差不多,长度都在4.8米以上,雅阁略长约2厘米;宽度几乎一样,雅阁是1821mm,凯美瑞是1820mm;凯美瑞稍高一点,差别也是2厘米左右。个头两车相差无几,都属于同级别中中等偏大的,看上去凯美瑞稍显敦实一点。

  车内空间的测量结果显示两车也属同一水平,前排凯美瑞稍宽,后排雅阁稍宽,虽然凯美瑞车身略高,但头部空间是雅阁稍稍占优,后排腿部空间也是雅阁略好。

  行李箱的空间是凯美瑞更大,而且雅阁的行李箱地板不平,不太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

  都是2.4升发动机,动力参数相差无几,变速箱也都是5速自动,性能表现也在伯仲之间,凯美瑞取得微弱优势

  两款车都是2.4升的直列4缸发动机,都采用了电控气门技术,雅阁是i-VTEC,凯美瑞则是VVT-i,技术水平相当,动力参数相差无几——凯美瑞的最大功率为123kW/6000rpm,最大扭矩是224Nm/4000rpm,雅阁的参数是125kW/5800rpm和220Nm/4000rpm。它们都配备5速自动变速器,区别是凯美瑞的变速器提供手动换档模式。

  虽然测试结果很接近,两车的动力性能表现在伯仲之间,但多少有点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凯美瑞取得了“全面的”微弱优势。起步加速的各项成绩都是凯美瑞略好,其中0~100km/h加速成绩是10.0秒,雅阁落后并不多,成绩是10.2秒;雅阁只在80~120km/h中途加速这个项目中找回一点尊严,以8.3秒的成绩取得唯一一次领先,凯美瑞的成绩是8.4秒。

  凯美瑞的整备质量达到1520kg,雅阁是1495kg,看来凯美瑞的微弱领先主要得益于传动系和轮胎的表现。

  日本车的底盘调校具有一定的共性,相对来说雅阁多少还带有一丝运动痕迹,操控和制动的表现都稍好一点

  如果分别驾驶这两款车而不去刻意比较,就不会觉得它们的底盘特性有什么明显区别,与来自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同级别车型相比,它们都是典型的日本车风格,更强调舒适性而不是太在意操控乐趣,悬架调校偏软,转向也很轻巧。但仔细体味,会感觉到雅阁身上的日本风格没有凯美瑞那么纯粹,悬架会在必要时多出一点不易觉察的支撑,转向的感觉和凯美瑞也不完全一样,多少有点韧劲——这样一丝运动痕迹几乎会让我们以为是错觉了,只有通过仪器测试来验证。在高速通过同样弯道时,雅阁的极限侧向加速度可以达到0.81G,而凯美瑞的成绩是0.79G,差距并不明显。

  制动成绩也是雅阁稍好,100km/h初速紧急制动距离为42.8米,凯美瑞的成绩很接近,是43.0米。

  既然运动性方面凯美瑞输掉一阵,在舒适性这个回合一定要找回面子,整体隔音水平略优于雅阁

  说到舒适性,在底盘特性方面既然雅阁略有运动风格,当然凯美瑞会更偏于舒适设定了——其实不然,这种差别恐怕不可能有人用屁股感觉出来——两款车的乘坐舒适性都很不错,对路面颠簸的过滤都很到位,应付长波路面也很自如,没有令人不舒服的起伏。凯美瑞的座椅支撑倒是更舒服一点,后座的“主座”感觉也给人带来更多心理满足。

  实实在在的优势体现在隔音方面。怠速时两车差不多,车内都非常安静,这是日本中高档车的共同优势,凯美瑞是37.5分贝,雅阁是37.9分贝;而行驶中的噪声有所差别,凯美瑞更好一些,60km/h和90km/h匀速行驶时车内噪声测量值分别低至52.7分贝和57.3分贝,雅阁的成绩是56.7分贝和60.4分贝。

  日本车的一大优点就是省油,这两款车是在美国市场最成功的日本车,当然都是省油标兵,凯美瑞的表现略好一点

  曾经油耗不是特别重要的测试环节,至少对于2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车而言,但现在却越来越重要,也许等油价再翻两番的时候,连豪华车的车主都要考虑油耗问题了。

  我们测试的是60km/h和90km/h等速条件下的油耗,两车的成绩都不错,相比较而言凯美瑞的表现稍好一点点。它的测试成绩是5.6L/100km和6.8L/100km,雅阁的成绩则分别为5.7L/100km和6.8L/100km,两款车都体现了日本车省油的长处。

  实际使用中的油耗可以通过行车电脑获取数据,在我们的试车过程中,两车的平均油耗都在10L/100km左右。作为2.4升排量的中型车,这样的表现在油价飞涨的今天称得上是抚平车主心灵创伤的良药了。

  凯美瑞的配置和价格档次拉得比较开,而雅阁的高端配置车型更有竞争力,估计两款车型在未来会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价格策略

  既然是性能方面如此接近的两款车,消费者的关注点最后肯定都会集中到一个地方:价格。除了售价,人们还会去看配置清单,从而了解不同配置车型是不是物有所值。

  凯美瑞只有2.0和2.4两款发动机,而且只有自动档,所不同的是2.0车型配4速自动变速器,2.4车型配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其最低配置车型的价格是19.78万元,最高配置的240V则卖到26.98万元,档次拉得比较开,240V上有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VSC)、侧气囊及气帘等安全装备到了24.78万元的第二档车型就没有了,而我们这次测试的是第三档车型,价格为22.98万元,又少了导航系统。

  雅阁除了顶级的3.0车型外,2.4和2.0车型一共也是5款,我们测试的是2.4顶配车型,带导航、侧气囊和VSC,价格为25.68万元,而只少了导航和DVD的2.4舒适型售价为23.98万元,相对来说这两个型号比凯美瑞更具竞争力。而2.0车型中最低的手动版也要19.98万元,就不如凯美瑞的基本型实惠了。

  估计随着两款车的竞争全面展开,两家公司都会根据市场状况决定是否调整价格策略。

  结论:也许这是一次最难做出决定的编辑选择,最后雅阁胜出更多凭借的是其纵横中国市场7年所创下的口碑

  难怪它们在美国市场能并驾齐驱,基本挑不出什么明显的不足,却在各方面性能都可圈可点。虽然看上去凯美瑞在更多环节取得优势,但实际这个优势非常微乎其微,这应该是我们遇到的最难做决定的对比测试之一,无法凭借硬性指标来选择胜出的车型。如果看到雅阁7年来打下的江山,50万用户的口碑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决定——在凯美瑞刚刚拍马杀来的时候,尚有很多未知因素无法预料。那么这次就选雅阁胜出吧,下次结果就不一定了。

  尽管它们是一对儿冤家,但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相信在中国市场也完全有可能会复制美国市场的情况。那么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又有什么关系呢?两家公司都会欢欢喜喜地接受这个双赢的市场格局。